近期讀完了這三本書
《情緒勒索》
《鋼索上的家庭》
《被討厭的勇氣》
被討厭的勇氣已經是第二次讀了
第一次看的時候非常震驚
裡面闡述很多阿德勒心理學的觀點
那時真的無法吸收與接受
比如說決定論跟目的論
我們習慣說『因為我曾經怎麼樣,所以我現在怎麼樣』
從阿德勒的心理學來看其實這都是藉口
不要由經驗決定自我
而是我們賦予經驗意義
以及我們去相信別人 對別人好是自己的課題
但對方如何回應是別人的課題
就像是付出但完全不求回報 只要單純祝福對方就好了
這不管在親情 愛情還是友情上我覺得都是很難做的事
不過讀完之後偶爾遇到事情或跟朋友聊天時
就比較能體會"課題分離"這個詞
後來心理系的朋友
又推薦我其他兩本
於是我就全部買起來一起讀
📖先讀了情緒勒索
對我自己來說幫助真的超級大!!!!
從以前就很常聽到情緒勒索這個詞
可是跟課題分離一樣就是個模糊的概念
你要我解釋它還是要想如何解決都無法
我覺得這本書裡寫最好的是在探索什麼樣的個性
容易遭受到情緒勒索的問題
我就是完美符合所有條件
大概像是要找mr.right一樣 全部打圈XD
那時候覺得這本書比通靈王還要神啊!
「他們無法肯定自己的能力﹐享受自己的成果,只能汲汲營營於一次次的成功,希望藉由這些成功,減低自己的焦慮,讓自己感覺到,自己做的還可以,以此維持自我人生的意義」
「成功了會說自己應該的或運氣好,或只因為我比較努力,失敗了就覺得自己好糟糕」
「當別人要求語自己需求感受牴觸時,為了獲得別人的肯定,你可能會放棄自己的感受,去迎合對方的需求,只為一句肯定的評價」
「即使你知道你自己或許有一定的能力,但你的自我價值,卻總是取決於別人是否可以肯定我的能力,而不是我能不能重視自己的感受」
「在這樣的過程中,他們會把失敗跟犯錯看得非常嚴重,而慢慢變成了一個容易自我責備、自我要求的完美主義者」
「我們不被鼓勵獨立思考、重視自我感受,我們被教育成;按照別人的需求去做,才是對的,才是被允許的」
「看到這裡,會不會對於這個過度努力,要盡力證明自己是"有價值"的自己,覺得心疼呢」
我看完真的心疼了自己一陣子
我怎麼讓自己活得這麼累阿
看完書終於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
也發現原來自己並不孤單
有很多人因為這樣的環境深受其害
書裡也有一些簡單的情境練習
讓大家如果遇到問題時可以因應
不過我這個人只要能了解root cause
就已經算是解決九成以上的問題了
-
📖鋼索上的家庭
諮商師從他自己輔導的案例中
教導大家從中借鏡
像是家長逼迫小孩念長輩自己想要的科系
或者婆媳問題 單親家庭等等
其實婆媳問題就是老公與婆婆母子之間溝通問題的延伸
夫妻吵架也都不該讓小孩去選邊站而承擔責任
常常很多人自己無法處理
就把原本自身的期待投射到別人身上
不過看完被討厭的勇氣後再看這本就知道
以上總總問題其實離不開"課題分離"
如果每個人都能理解到什麼是自己的課題 什麼是他人的課題
這些日常情感關係間的糾葛一定會少很多
-
最後是二刷的被討厭的勇氣
這次在讀就覺得非常順心
都沒什麼不合理的地方
雖然還是有小部分難以理解
不過我覺得更大的問題是不好執行
比如說我自己可能分清了一些課題
可是如果對方並沒有這種概念
我會需要花不少時間或心力去解釋
或者他們就會無法理解我的作法從而攻擊我(言語及情緒上)
真的就像封面講的『所謂的自由,就是被別人討厭』
不過對自己身邊親近的人
應該很難做到完全不期待或不在意吧
這也是我自己在慢慢修正的地方
只能期許自己有比昨天做得更好
-
看心理的書有很大一部分是在療癒我自己
從理解別人的角度
觀察不同人的舉動
從而思考到自我
人或許終其一生在追求的 就是了解自己吧
留言列表